>>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详细内容>
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资料第二期
发布日期: 2021-4-20 8:24:36     浏览人次: 383    

目 录

1.根本遵循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 1

2.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 23

3.四个历史时期、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30

4.历史使命

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 47

5.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61

6.历史主动

在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中砥砺前行··································· 70

7.历史启示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三次伟大飞跃······················· 79

8.历史滋养

从百年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伟力·························· 87

9.历史是教科书、清醒剂

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化危为机的智慧··································· 91

10.百年奋斗史

百年大党奋斗的鲜明主题与核心理念································ 99

11.理论探索史

思想建党 理论强党···················································· 113

12.自身建设史

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根本秘诀········ 119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

《求是》杂志编辑部

  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

  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创造了伟大历史,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全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2021220日上午,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高度,对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全面动员和部署:

  ——三个必然要求深刻阐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强调这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六个进一步深刻阐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从四个方面对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提出要求,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树立正确党史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务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全国两会团组审议讨论、福建考察调研等多个场合,又对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当前,按照党中央和总书记的部署,全党上下正在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行动迅速、安排周密、起步扎实、开局良好。全党同志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和最新指示精神,扎扎实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最生动的教科书

  18442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提出一个重要思想,即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表现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历史的启示的重视。

注重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政治优势。厚重的百年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学党史、用党史的重要论述,深刻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深沉的历史自觉,把学习党史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不论是召开重要会议,还是考察革命纪念地、出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活动、出席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参加全国两会团组审议讨论等,习近平总书记都一再强调,要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这些年来,总书记一次次踏访革命圣地,红色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河北西柏坡、福建古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北京香山……在一遍又一遍的寻根溯源中,不断强调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反复要求不忘党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历史、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史学习、研究和运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全面系统的重要论述,展示出深刻的历史思维、深邃的历史自觉、深厚的历史担当。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主要从9个方面作出全面梳理和归纳:

  第一,我们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要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第三,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第四,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第五,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第六,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我们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七,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第八,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第九,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

  这9个方面的概括,深刻阐明了党的历史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学习党史、用什么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党史等重大问题,彰显了我们党对党的历史的一贯立场和态度,体现了我们党对学习运用党的历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深刻认识,既是科学的认识论,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既是对党的光辉历史的讴歌与礼敬,更是向史而新、面向未来的昭告与宣示。

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百年伟大征程浩荡,百年初心使命如磐。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深情礼赞党的百年历史,满怀自豪地指出: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时刻,重温百年奋斗恢宏史诗,凝聚强大奋进力量,开创新的历史辉煌,意义十分重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复兴征程。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取得震古烁今的历史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回顾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不懈努力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再次强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个关键当口,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观望,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都要为下一代跑出好成绩。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全面概括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方方面面的伟大成就,鲜明指出,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总书记坚定豪迈地宣示:当今,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伟大成就背后是无比艰辛的探索与艰苦卓绝的奋斗。总书记意味深长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深刻指出,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我们党能够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100多万名党员,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伟大社会革命不停歇,伟大自我革命就不能止步。当前,党正在带领人民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进军,与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相比,党的自身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适应的地方。全面从严治党远未大功告成,自我革命松懈不得。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继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感悟思想伟力

  19389月至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同志在会上鲜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毛泽东同志也特别提示全党: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两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今天,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印证了毛泽东同志的希冀与期待。一百年来,我们党以坚定不移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再次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回顾这一伟大历史进程,阐明深刻结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我们党一贯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理论学习打头。这次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一位的任务也是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就是力量。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锻造的,又在指导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彰显出磅礴伟力,指引我们党铸就了新时代的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宏大,任务艰巨,一刻也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滋养和引领。全党要从党的思想发展史、理论创新史中,深切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深入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推动这一重要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切实筑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让科学思想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

把握发展大势

  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申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指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现实,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做好当下的事情

  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我们党一路走来把握大势、顺势而为、赢得历史主动的光辉历程。从党的诞生到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到实行改革开放,无不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的结果。

  去年以来,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沉着应对,进行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艰巨斗争,经受一次次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在一次又一次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中赢得了历史主动。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党的历史中蕴含着明大势、知大任的深刻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越是面对挑战,越是要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更加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大势和发展规律,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全党全国人民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厚植人民情怀

  1949年春天,解放战争最后一场大战役即将在长江边展开。为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国民党军队对沿岸的船只进行转移和破坏。然而,在当地人民群众支持下,仅半个月时间,人民解放军就征集到1万余只船、2万多名船工,凭此强渡长江,一举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的防线。

  20208月,正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那段革命历史,无限感慨: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顾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历史,进一步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望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发挥的巨大历史作用、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掷地有声地昭告全党: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反之,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

  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党的章程开宗明义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章也明确规定,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家重温党章这些规定,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总结历史经验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

  共产党人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历史记录着奋斗的辉煌,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气势磅礴而又绚丽多彩,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启示。党的历史经验为什么弥足珍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因为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

  事实正是如此。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概括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为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场合,从不同角度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概括,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学史明智,鉴往知来。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自身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要求: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我们党在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赓续精神血脉

  1923年,面对反动军阀镇压、工人运动陷入低潮的不利形势,李大钊同志发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以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道: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党的初心使命的精神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漫漫征途。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党的历史,感慨万千而又充满自豪地指出: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一座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巍峨矗立,光照千秋,永不褪色。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豪迈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在我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多么伟大、多么不易!当此之际,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雄健的精神的支撑,保持初心使命、永远奋发进取的朝气锐气。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发展,告诫全党要警惕党员干部中出现的种种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再次强调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全党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全党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

  19454月至6月,党的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这次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会议之后,全党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团结一致,英勇奋斗,很快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深刻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重申这一点,强调必须常抓不懈。这是深刻总结党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得出的深刻结论。长征时期,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实现了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但全党真正深刻认识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并成为自觉行动还经历了一个过程。延安时期,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开展大规模整风运动,进而召开七大,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奠定了强大思想政治基础。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新征程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必须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只有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全党9100多万名党员和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严肃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高标准高质量搞好学习教育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真正抓出成效。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并着重从4个方面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越是任务重大,越要加强组织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从3个方面分别提出要求:一是各级党委(党组)要承担主体责任,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率先垂范,成立领导机构,切实把党中央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省区市党委和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党组(党委)要加强对所属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督导检查;三是全体党员干部要全身心投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第二,树立正确党史观。用什么样的历史观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关系党心聚散、民心向背,关系国家兴亡、民族盛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总书记严正指出当前一些值得警惕的错误倾向,比如,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等。如何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总书记提出3个方面要求:一是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二是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三是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捍卫好党的百年历史。

  第三,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学史力行,学习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特别强调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总书记要求,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首先是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还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为群众办事,就要办好办实,而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总书记指出,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还专门强调,要把老区建设好、把英烈后代照顾好,让他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第四,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必须把握正确导向、创新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二是抓好专题学习、专题党课、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培训,精心组织宣讲团开展专题宣讲,用好党的红色资源;三是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四是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精心组织党史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发挥互联网宣传党史的重要作用;五是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在学习教育中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意为基层减负。一方面要防止为完成任务应付了事,出现人在心不在等现象,防止照本宣科,防止为了博眼球信口开河;另一方面要防止肤浅化和碎片化,不能停留在讲故事、听故事层面,要通过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加深对党的历史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理解和认识。

  人间正道是沧桑,继往开来再出发。走过百年风云激荡、百年苦难辉煌,立志于千秋伟业的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毅跋涉、一往无前!

(选自《求是》2021年第7期)


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

欧阳淞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10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树立正确历史观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树立正确历史观的根本指南。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的总结运用。2013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就把学习党史、国史提高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纪念会议上,在考察革命纪念地的重要活动中,在其他许多重要场合,多次引述历史、评价历史、总结历史,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对诸如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样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问题表明了态度、进行了阐发,为全党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科学对待党的历史、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善于运用党的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宏阔的眼光和深远的历史视野,对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对历史规律进行深刻揭示,对现实问题进行透彻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为我们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就要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坚持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就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辩证唯物的观点,正确看待党走过的道路;就要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历史与现实、研究与宣传的关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真正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捍卫好党的百年历史。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汉书·艺文志》曰秉要执本,意思是说,总结历史,要抓住主要的、根本的东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壮阔宏伟、气象万千。在这么多的内容中,怎样才能把握其最主要、最根本的东西?十分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其主题和主线是什么、其主流和本质是什么。

  关于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习近平同志2010年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就要牢牢把握这些内容,牢牢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

  关于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可以从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来把握。

  关于党的不懈奋斗史,我们要记住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三个方面的伟大历史贡献、一个方面的根本成就和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三个方面的伟大历史贡献,分别和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时期相对应,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一根本成就,就是探索、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在讲完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之后,分别从5000多年、500年和60多年的历史跨度论述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

  关于党的理论探索史,我们要记住两次飞跃、两大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第一次飞跃取得的理论成果,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的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取得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关于党的自身建设史,我们要记住两个工程,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提出的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一个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提出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历史。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要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华民族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因为党的事业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建设把党锻造得坚强而有力量。

  进一步说,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管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初心使党永葆政治本色,使命使党永具前进动力。这一初心和使命一直体现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中,体现在党勇于牺牲、前赴后继的不懈奋斗之中,体现在党百折不回、愈挫愈勇的坚强意志之中,体现在全党上下主动请缨、万死不辞的担当精神之中,体现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之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坚持的党性修养之中。

  无论是党的事业,还是党的建设,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无论是不忘初心,还是牢记使命,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再进一步说,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铸就百年辉煌,根本的根本、关键的关键,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具有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的政党,是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明确目标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受到人民衷心爱戴和拥护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定不移沿着正确路线和道路不断前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善于坚持党的领导,具有卓越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富有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怕牺牲、奋斗不息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始终坚定不移推进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具有强大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始终保持坚强严密的组织体系,既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又充分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既具有眼光、注重互学互鉴,又坚持独立自主,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党。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那将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还要多的人口进入现代化行列,其影响必然是性的。到那时,中国成为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建成的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党的自我革命也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伟大的历史作用。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仍需风雨兼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忠诚和实干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1129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曲青山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10月至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12月至2012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723,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乔木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战最后弹尽粮绝剩下一人时,面对他人的劝降,掷地有声地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的和平和自由

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1950625,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正像后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同样,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19546月,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提出过问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等。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也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进喜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

  如何结合国情,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既然是探索,就会有失误。我们党在取得探索成果的同时,从1958年以后也开始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及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面对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党进行了深刻反思。1978916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东北考察时讲: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同年1213,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就是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在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工厂,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前进。我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提高。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坚定不移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年来累计脱贫近1亿人,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多年年均超过千万人。建成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下大气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扭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得以提升,对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了战略谋划。党的十九大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擘画。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民族之林。

  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总结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概括起来有以下内容。

  (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利益,更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五)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六)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坚定改革开放的定力,增强改革开放的勇气,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七)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使之成为党特有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好这个根本组织原则,保持和发挥好党这个最大的制度优势。

  (八)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执政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要将党这个科学有效的执政方式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九)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有力的文化支持。

  (十)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拥有强大军队和巩固国防,是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我们的军队是在党的领导下孕育产生的、发展壮大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一流军队。

  (十一)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建立统一战线,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团结,扩大社会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一条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我们要不断发展壮大新时代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祖国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添强大力量。

  (十二)必须坚持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把握发展大势,始终挺立在时代发展的潮头,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十三)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是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之所以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我们党要始终拥有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资格,就必须勇于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回顾历史,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的,历史的联系不可割断。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中国共产党今天取得的辉煌,为明天取得更大的辉煌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在执政百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谱写新的篇章,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我们应该坚定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同时,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未来自信。

   (选自《光明日报》202123


百年大党的历史和时代使命

祝灵君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各国人民尊重。然而1840年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从此,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统一、建立民主政治、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等,注定是中国政治舞台上一切有责任感的政治组织的崇高使命,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从历史合力论角度看,一切代表并实现这个公约数的政治组织就会被历史和人民所选择,一切背离这个公约数的政治组织就会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艘小船诞生了一个百年大党

1921723,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一个大党诞生于一艘小船。毛泽东后来指出,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然而,放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这不过是一件静悄悄的小事,以至于参会的一大代表都不能准确记住开会的具体时间。然而,这件小事却对当代中国产生了开天辟地的影响。

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一个改天换地的中国。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央委员与候补委员共170多人,42人牺牲,约占四分之一;政治局委员与候补委员共55人,15人牺牲,约占四分之一。这组数据只是中国共产党经历苦难辉煌的一个缩影。

1978年,从文革的教训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从解放思想入手,果断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4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担使命,整理行装再出发,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中国人民迎来一个别有天地的新时代。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百年大党,源于始终如一地肩负时代使命的气质和品格。这个时代使命,写进了党的二大宣言,体现为最高纲领和纲领;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三大任务;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使命

所谓现代化,主要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技术创新、科技发展、农业商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同时也包括政治体制、法治、思想观念、管理方法等在内的整体变迁。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只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1840年以来,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路艰难行走,摸索从器物学习谋自强。然而,甲午海战打碎了中国人器物现代化之梦,使不少知识精英断然选择走制度现代化新路。戊戌变法、清末立宪运动探索过中国制度现代化之途,却脱离国情,免不了失败的命运。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的年轻人喊出民主”“科学的口号,希望从观念上启迪民智,走向现代化,然而也免不了矫枉过正,掉入把传统和现代对立起来的误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三步曲被相关学者称为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行为的三个层次。遗憾的是,这三个层次始终是在旧制度的模板上盘旋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反复阐述一个观点:资产阶级的贡献在于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却把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形成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破解这个矛盾,就不可能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不可能消解异化,实现自由。为着彻底解决这个矛盾,马克思恩格斯设计了一条现代化新路:成立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方面,克服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确保消除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有一句名言:防止开除球籍。”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要实现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的任务,这一国家战略目标被写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19641221,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建议绘制了建设现代化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蓝图。1965年三届人大提出两步走战略:第一步,用15年时间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至20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的前列。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有一句名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了1980年代要做三件大事,三件事的核心是现代化建设。这是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条件邓小平还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三部曲:温饱”“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党的十三大对中国经济建设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并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把这个目标修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规划了2020年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至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兑现时代使命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实现国家统一的使命

中华民族从先秦时期境内各民族逐步走向统一与融合,到了清代,中国依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中国在历史上经历了分分合合、朝代更替,大一统的理念始终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政治思想,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主题。

1840年以后的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了多次侵略,被迫向列强割地、赔款。191211,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大声疾呼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政之统一、财政之统一。(张磊、张苹:《孙中山传》,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72页)。然而,此后的中国国民党并不能有效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实现领土完整。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倾全国之力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面对侵略者,中国国民党不能把一盘散沙的民众组织起来,虚弱的财政无力推动国防和经济建设,工业化基础薄弱,而且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这些弱点注定其难以带领人民成功抵御日本侵略。

中国共产党早在二大纲领中就明确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194910月,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溃退台湾。依照《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的规定,今天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自1971年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97年和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收回香港和澳门,在这两个地区推行一国两制实践。在台湾问题上,从和平解放方针走向和平统一方针,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无不期盼早日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毛泽东曾经指出:台、彭、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的神圣任务。(《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三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2月版,第463页)。邓小平也曾经指出:中国人不解决台湾问题会死不瞑目的”“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28页)。201781,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谁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对于中国共产党承载的国家统一的时代使命,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比如,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的观点。大意是,中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不存在国家统一的问题。葛兆光教授还介绍了几种肢解统一中国的历史学观点,分别是东亚史观、区域史观、征服王朝史观、同心圆观、后现代历史观:(1)一些欧美学者认为,中国国内的地区差异尚且如此之大,不存在中国的同一性;(2)二战前,日本、韩国等地的学者从亚洲、东亚研究入手,重构一个政治想象空间,淡化中国的同一性和统一性,提出明朝之后无中国等观点;(3)台湾地区学者杜正胜杜撰了新的同心圆理论,即以台湾的乡土史为同心圆第一圈,台湾史为第二圈,中国史为第三圈,第四圈是亚洲史,第五圈是史,形成台湾中心论,把台湾从中国文化认同中抽离出去。(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8页)如果这些历史观在我国港台地区教科书中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会越来越淡漠,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家统一的正当性就会被正确地销蚀掉。

其实,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已经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史的记忆中国,一个我者他者角色不断变化的文化中国,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民族中国,一个遭受外来力量侵略而奋起反抗的政治中国。基辛格博士曾经指出:在历史意识中,中国是一个只需要复原,而无须创建的既有国家。)(亨利·基辛格:《论中国》,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版,第1页)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没有退路。

推进人民民主的使命

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民主的理念和实践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救亡图存的烙印,其参照系并非古代中国,而是遥远的西方。然而,模仿欧美的民主道路,中国人付出了学费却没有收获成功的果实。在汲取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与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结合起来,成功找到了民主新路——人民民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争得民主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列宁也强调让群众自下而上地直接参加全部国家生活的民主建设19402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的演说中指出: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缺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在局部执政时期,无论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还是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胆推进民主选举和民主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的民主执政经验。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制度正式确立。伴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正式形成,这是在中国土壤中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选举民主的真实体现,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源头,体现了经济自治和政治自治的统一、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统一;写入1982年宪法并于1987年以后在中国推行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层直接民主的真实体现,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制度的推行,都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

1979330,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民主集中制与民主协商制结合起来,确保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其组织原则主要是民主协商制,政协委员会通过民主协商制把不同界别的众意充分表达出来;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人大代表通过民主集中制把不同的众意综合起来,转化为国家意志即公意,找到并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做到全国一盘棋。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既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也形成统一意志,防止国家治理碎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推进选举民主的同时,大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形式。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

大国治理失败,首先从意识形态衰败开始。近代以来,受西方文明冲击,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学,空前跌落、一筹莫展,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面对西方的挑战,传统儒学既不能成为思想解放的武器,也不能指导现代化运动。中国人民在儒学式微的大背景下先后向西方借来了基督教神学主义(太平天国运动)、社会进化论和改良主义(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辛亥革命)以求国家自强和民族自救,结果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在延安,毛泽东一边打仗,一边读书;一边读书,一边写文章。1939121,他写下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文章,提出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1940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发表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演讲,提出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出了文化建设动员令。1944714,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话时指出,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中国文化遗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的价值中国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东西中有很多好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必须把这些遗产变成自己的东西。(《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98页)。中国共产党最终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于民族之林的伟大转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大踏步前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为实现文化繁荣兴盛创造了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成果,并以这一理论成果指导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013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实际行动重塑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结合起来,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五千年的文明底色结合起来,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中,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与海内外中华儿女一道,共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使命

据《礼记·礼运》记载,孔子在与学生言偃的对话中描绘了美好的大同社会。从此,大同理想在中国知识分子头脑中扎下了根,并与天下”“天命情结融为一体。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在中国土壤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情结,也有推进人类的历史向历史转变的时代使命。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到21世纪,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41-242页)。此后,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沿着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的目标努力奋斗。

197541,邓小平会见美国众议院议长卡尔·艾伯特时指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责任对人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现在这个贡献很少。19771027,邓小平在会见瑞典客人时也指出:只有改变落后状况,才能对人类做出比较多的贡献,那时候大家才会真正相信中国是可以的。

21世纪的中国和各国人民的利益已经融为一体。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各国利益和安全紧密相连,彼此互为义务与权利,国与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利益、让更安全、更太平,这是当今国际政治的大本大源2012111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3323,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在国际场合向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此后,这个概念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于20172月写入联合国决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作出阐释,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

如果说,20世纪的中国是改变自己,影响,那么21世纪的中国则是影响,改善自己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才更好,大家好才是真正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为和平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

(选自《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年第4期)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曲青山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了。这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为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伟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100多年时间里,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逼迫中国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给外国人以法外特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国威军威,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彭德怀同志《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讲了这样一段话: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邓小平同志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国防科技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立了全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我国在高温超导、纳米材料、生命科学、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北斗导航、大飞机制造、高铁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基础设施现代化跃居前列,高铁总里程超过高铁总里程的2/3,高速公路里程居第一,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等。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极大增强。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中国,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伟大贡献,体现在使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在旧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1949年,全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在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用占全球6.6%的淡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占近20%的人口,而且满足了高质量、多样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人民吃穿用不愁,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人数超过4亿的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已突破1万美元,实现从低收入到下中等收入再到上中等收入的跨越。

  在政治上,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越性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创新,依法治国实践得到进一步深化,社会长期保持稳定。

  在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党的创新理论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深入人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民生上,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普及程度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镇常住人口2019年增加到8.48亿。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19年达到77.3岁。

  在生态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在扶贫上,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的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7亿,成为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

  总之,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得以体现。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以前,帝国主义国家将中华民族视为劣等民族、斥为东亚病夫,任意欺凌侮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重大方针,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我们党始终着眼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挫败各种制造台独的图谋,取得一系列反分裂斗争的重大胜利。在涉藏、涉疆、涉港、涉海等问题上,坚决同国内外敌对势力作斗争,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我国有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从中国实际出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共产党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并不断走向。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个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人口不超过10亿。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把14亿人民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人类历史上都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对的伟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实现了中国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从近代以来对人类进步事业贡献较小到贡献较大的历史性转变。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得到上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党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支持和帮助全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积极倡导和坚定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这一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并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坚决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推进全球伙伴关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人民带来福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引擎,连续多年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严重衰退。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全球经济带来积极溢出效应,对全球经济企稳回升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积极参与斡旋解决地缘政治热点问题。到目前为止,累计派出4万余人次维和人员,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我国在减贫、反腐、维和、反恐、气候变化、消除地区热点、环境治理、有效应对疫情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坚持原则,伸张正义,创新理念,设置议题,求同存异,对话沟通,成为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在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为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选自《人民日报》2021330


在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中砥砺前行

——把学习四史作为必修课

季正聚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研究员

欲明大道,必先知史。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历史的联系是不能割断的,人们总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奔向明天。因此,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四史的学习,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意义重大。

  一、善于学习历史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兴旺发达的一大法宝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史使人明智,因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明来往。恩格斯指出,历史是我们的一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无论是在革命的高潮,还是在革命的低潮,都十分注意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撰写了许多总结历史的不朽篇章,从而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历史的学习、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这也是我们党近百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取得胜利、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19454月、19816月,在重大历史转折时刻,我们党通过了著名的两个重要历史决议,即《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历史经验作出了科学系统的总结。我们党也一贯倡导党员干部要读点历史,善于运用历史知识,重视历史经验。毛泽东曾经指出,读史,是智慧的事。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邓小平把了解和懂得历史看作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对历史特别是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就有7次是历史方面的学习。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历史研究院于20193月成立。善于用历史眼光、历史思维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尊重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显著特点。仅仅从《习近平用典》一书,我们就能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历史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二、学习四史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坚持唯物史观,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摒弃历史虚无主义

  从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一门大史学。马克思主义是在科学认识和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的。马克思通过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即马克思一生中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同时也使历史研究在历史观的变革中成为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重要观点也都是通过对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考察而得出的。他们甚至强调,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意在强调,历史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的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认识、知识智慧、思想方法等的百科全书。

  学习四史,可以使我们更加坚持唯物史观,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历史研究的方法也会更加科学,从而用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去分析和研究历史。这样,我们才能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支流、历史趋势和规律、探索和曲折、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经验和教训、历史的动机与效果、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维度和标准。一些人之所以理想迷茫、信仰动摇,根本原因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

  曾经一个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有所泛滥,社会心理浮躁,荣辱、是非、美丑、善恶不分现象抬头,颠覆历史、歪曲历史、戏说历史、嘲笑英雄、解构主流等现象不时出现。例如,一些人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替反面人物做翻案文章,标榜自己的创新和理性思考,提出所谓的范式转换”“研究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的戏说”“恶搞和主观臆断。有人主张用所谓的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把革命同现代化对立起来,否定和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人鼓吹所谓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有人对历史或取其一点,或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随意丑化、调侃、讥笑、贬损革命领袖和革命烈士,甚至鼓吹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论。有人打着所谓的价值中立纯客观的幌子,不去深入挖掘事实的性质,不去关注战争的人心向背和正义与否,不讲为正义而牺牲的价值意义,把中国人民为社会进步而战、为自我解放而战的正义性和崇高性虚无化。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反对、抵制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历史要沉潜下心,积极思考,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努力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努力提高历史文化素养,提高领导水平。

  学习四史,要认真学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学习历史的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有关权威教材、权威读本。

  三、学习四史可以使我们更加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更加明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就会得软骨病。

  学习四史,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通过学习四史特别是从社会主义的源头讲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讲起,我们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党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白了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史,我们会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只有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才能无愧今天的历史担当,也才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重温和学习革命史、斗争史、创业史、开拓史,重温革命精神、斗志、品格、壮举、传统、事迹、场景,可以激发我们斗争的勇气、豪气、志气和底气。英烈功勋彪炳史册,烈士精神烛照未来。只有缅怀先烈,心存敬意,感受崇高,才能获取精神的支撑和前进的动力,从先烈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通过学习四史,我们会更加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无穷魅力和价值。通过学习四史,我们会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的道义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强大逻辑力量所折服。

  通过学习四史,我们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精神、担当精神和政治智慧,勇于回答和破解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天地、新气象。党的理论创新最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五大理论成果。五大理论成果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在理论创新和理论探索上都作出了各自独特的、独到的创造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系统而深刻地回答了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如何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基本和重大时代问题。

  四、学习四史可以使我们更加明晰中国共产党如何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加明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权辱国、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解放和幸福,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近代历史上,中国曾经产生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政党,争相登上历史舞台,但大都是过眼烟云、灰飞烟灭,无力承担历史的重任和人民的期待。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感天动地的成就,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

  通过学习四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艰辛。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工人农民奋起革命和斗争,革命先烈和勇士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挨打和受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通过学习四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的荣光和不易。解决温饱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着我们。党领导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励精图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脱贫攻坚,走共同富裕之路,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已达1万美元,一步步走向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古老的愿景正变为美好的现实。

  通过学习四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强起来了的伟大飞跃和光荣。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是一条国富民强之路,中国正日益走近舞台的中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来越近。

  通过学习四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奥妙和原因。通过学习四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创造性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何造就一批批忠诚党的事业为人民谋幸福的党员干部,从而为伟大事业接续奋斗、薪火相传;如何攻坚克难、跋山涉水、激浊扬清,经受住各种磨炼、锻炼和淬炼,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如何协同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从而永葆生机活力。

  五、学习四史可以使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明晰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奋斗而创造出来的,风雨兼程、栉风沐雨,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伟力和历史渊源、历史底蕴、历史逻辑。因此,通过学习四史,我们可以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四史,我们可以更加明晰和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近代以来,为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为改变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屈辱的命运,广大先进分子、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君主立宪、改良维新、资产阶级革命,都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革命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觉醒,凝聚了全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通过学习四史,我们可以更加明晰和坚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没有也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照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国强民富。历史和实践证明,封闭僵化的老路走不通,改旗易帜的邪路是死路一条,中国之治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康庄大道。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通过学习四史,我们会在更加深刻地把握历史演进趋势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发展大势、时代变化态势、中国自身优势,从而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选自《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年第8期)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三次伟大飞跃

张树军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用三次伟大飞跃精准概括了中国共产党97年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丰功伟绩。认真回顾与总结这三次伟大飞跃,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站起来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时代主题,是富起来”“强起来的根本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奋斗目标。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中国人民饥寒交迫、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代表的阶级,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显示出旺盛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带领中国人民勇于斗争的先锋队。

  带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将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引上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党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不仅在赢得政治独立之后又赢得经济独立,而且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形成了立足国情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在这一次伟大飞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全党认同并写入党章,成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理论准备。

  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富起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价值目标,是强起来的经济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阶段。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高居第二位。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富起来成为现实。这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这一次伟大飞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历史方位,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政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增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等,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我们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坚定不移推进社会建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人民军队革命性重塑;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等等,可以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走向辉煌,伟大祖国健步走向强盛,中华民族昂首走向复兴。

  在这一次伟大飞跃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时代的重大课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

  四、三次伟大飞跃的历史启示

  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历程中经历的这三次伟大飞跃,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共同的历史启示。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就不可能实现。三次伟大飞跃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才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是指引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次伟大飞跃昭示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新鲜经验,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和人民开拓奋进才会始终有光辉旗帜的引领,真理光芒才能转化成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

  始终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源泉。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三次伟大飞跃昭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入领会和牢牢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始终坚持及时解决时代重大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法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问题。三次伟大飞跃昭示我们,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科学把握、及时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和事业发展的路标。当今和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越是要有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正视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始终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破浪前进,行稳致远,胜利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选自《求是》2018年第17期)


从百年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伟力

谢迪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要求,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进程中形成的精神谱系为滋养,厚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思想家园,强化党员干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

用百年精神谱系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动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需要千百万党员干部团结带领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接续奋斗。这就需要凝聚并形成共同的动力。中国有14亿人口,要凝聚共同的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与带领下才能实现。历史充分证明,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是一盘散沙,无法凝聚起民族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加需要以中国共产党为政治核心,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思想上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自觉。要形成这种自觉,需要从光辉历程中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从崇高精神上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从而在内心深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必须坚持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核心要素和显著特征就是为了人民而奋斗牺牲的革命精神。有了这种为人民而奋斗牺牲的精神,人民群众自然就会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自然就会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动力。正因为如此,就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把百年精神谱系的人民至上理念发扬光大,让这种精神理念成为团结人民群众,凝聚奋进新征程动力的思想武器。

用百年精神谱系淬炼奋进新征程的毅力。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奋斗毅力,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执着品格。用青春甚至生命去诠释和体现作为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的顽强与坚守。这种毅力和执着来自于强大的精神信仰。中国共产党把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诠释和运用到极致。伟大的长征精神完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身体极限的最大挑战和超越,在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朝着自己的目标,朝着胜利的方向勇敢而坚定地前行。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中的这种顽强与执着,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奋斗毅力的涵养与淬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天物质比较丰富、生活比较舒适的状况下,如何培养这种毅力,是新时代党的自身建设的重大课题。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强化在巨大考验和严峻挑战下的政治定力,就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然存在风险和挑战,当前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定力,做好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思想准备的重要环节。

用百年精神谱系锻造奋进新征程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是政党卓越能力的充分体现。这种卓越能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着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就是党的能力生成和提升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党员干部确实需要增强本领、提升能力。能力和本领不会凭空产生,从党史中汲取智慧,以党的百年精神谱系锻造能力,这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党员干部本领恐慌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领悟百年精神谱系的实质和意义,用百年精神谱系锻造奋进新征程的本领与能力,是党员干部成长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在学习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践力,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推动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

(选自《南方日报》2021325


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化危为机的智慧

李峻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教授

内容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百年艰苦奋斗创造出的重要历史经验,为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尤其需要加强党史学习,在学思践悟中探寻党化危为机、化险为夷的动力和方法,党不断取得成功、创造奇迹的密码。坚定信念是首要,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关键,增强忧患意识是初衷所在,军事手段是保底手段。唯有如此,才能从容应对国内外各种复杂局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9100多万党员的最好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历经磨难,在应对各种危机中造就了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上最大的执政党。总结我们党屡屡化危为机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探寻党不断取得成功、创造奇迹的密码,使之真正成为有效指导新时代斗争实践的教科书、清醒剂。

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

中华民族在5000年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切的忧患意识、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深邃的历史使命感,这些优秀基因深深地灌注于党的血脉之中。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受外来的破坏,被瓜分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中国人心头,悲叹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切指出: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情景就痛彻肺腑!对国家、民族、人民的不幸命运、艰难险境的深沉忧患,是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衷所在。
  忧国忧民忧党意识贯穿于整个党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把《甲申三百年祭》列为整风必读书目,以李自成进京后因骄傲自满和部属腐败而导致最终失败之教训警醒全党,反观自身不足,觉察身边危机。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面对即将执政的新考验,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号召全党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和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这是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生动体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率领全党成功应对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国际制裁、苏东剧变等一系列危机风险,他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要求全党决不可掉以轻心。西方霸权主义从未放松过对中国的施压,从接触促变的策略到把中国确立为战略对手、采取极限施压和遏制中国发展的策略;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也都不容小觑。进入新时代,面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危机风险,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告诫全党: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一代代共产党人心存忧患、直面危机,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先决条件;党的领导核心对化解危机风险的坚定态度和制定的一系列有力举措,增强了全党摆脱危机、焕发新生的信心与决心。
  我国已进入十四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将如期实现,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今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我们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危机挑战,做到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注重建强化危为机的领导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领导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局与危机的定海神针
  党始终坚持在政治上的坚强领导,保证党的正确方向和统一意志。大革命失败后,党召开八七会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党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倾错误领导,彰显了党应对危机的强大政治领导力。党始终坚持在思想上的正确引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正如毛泽东所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70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只有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根本解决了中国社会政治问题的基础上,唤起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伟大觉醒,最终突破三千年之未有变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百折不挠地英勇奋斗,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勇于牺牲奉献,使党在面对危局困境时风雨不动安如山,经受住重大危机的考验。化危为机的重要力量还来自于组织领导,每逢历史转折关头,每临重大挑战或危机,党总是第一时间关注组织建设,希望从中寻求改变、寻求出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坚决落实党的组织路线,探索建立了严密的组织体系,展现出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才能在危机时刻,有效动员和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统一指挥、集体行动的强大动力。这是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各级党的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克服危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我们党在不同的时期,在历次重大转折关头,都表现出应对危机的坚强领导力,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聚民心汇伟力、守底线防风险的高超领导艺术。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做到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不仅创造出常态化背景下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奇迹,还创造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中国经验。只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注重建强党化危为机的领导力,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危机,我们都能够应对和化解;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就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倒我们,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

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是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是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化危为机中的重要作用。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要动员和依靠群众进行战争,团结起千百万的人民群众,就能夺取全中国。党通过有力的宣传鼓动,关心民众疾苦,特别是解决了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土地问题,动员起广大人民群众加入革命洪流。当革命遭遇危机时、在建设碰到困难时、在改革遇到沟沟坎坎时,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都能迸发出高昂的革命斗志,万众一心、共渡难关。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绝不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而是诚心诚意、实打实做,坚决同各种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作斗争。毛泽东指出,脱离群众的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邓小平表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克服脱离群众的现实危险,党坚持自我革命精神,刀口向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肃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重拾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与价值认同,汲取群众路线所赋予化危为机的蓬勃力量。我们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大面积蔓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靠的是党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前进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矛盾。要战胜困难、化危为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奋斗。党的历史充分证明,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了解民众,顺应民心,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做有利于人民利益的事。要把群众路线融入化解危机的全过程,尊重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宣传党关于化解危机的决策主张,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群防群策、化解危机的巨大力量。要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勇于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努力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把军事手段作为保底手段

一支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是党近百年来化危为机的坚强后盾;一支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是防范化解各种危机风险的最大底牌。
  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诞生成长,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磨砺了不怕艰难困苦、英勇善战的顽强作风,造就了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开辟和坚持的敌后战场,在全国抗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逐步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捍卫国家安全,我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迫使美国签字停战,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改革开放时期,在大兴安岭火灾的前线,在九八抗洪、抗击非典、抗震救灾中,都涌现出一大批英雄官兵。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军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号令,闻令而动、勇挑重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民军队成立90多年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是党始终能够化危为机的重要力量。环顾当今,全球治理体系危机和政治危机凸显,战争危机并未远去。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现在,虽然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选择增多了,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纵横捭阖,但千万不能忘记,军事手段始终是维护国家安全、有效遏制和抵御外来侵略的保底手段,也是最后手段。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必须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能力建设,做好各个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实战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大力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时刻保持临战姿态,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谁都不能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最后手段制得了敌,国家安全才有底数,民族复兴才有底气。
  100年披荆斩棘,100载雨雪风霜,中国共产党曾经面对一系列危机考验,复杂程度和处理难度世所罕见。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共产党有效地应对了这些复杂局面,成功化解了危机,不断把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推向前进。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牢牢把握历史规律,把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满怀信心地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选自《前线》2021年第3期)


百年大党奋斗的鲜明主题与核心理念

邓纯东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

【内容摘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尽管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目标有所不同,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民理论、群众路线,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理论的中国化成果,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作神圣使命扛在肩上,始终牢记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尽管任务、目标有所不同,但在所有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幸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这个主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史。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这个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特性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与中华民族求解放的伟大斗争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阐明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一系列科学理论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分析中国问题、解决中国出路、制定中国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事实确实如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理论、群众观点贯彻到自己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使其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求解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在百年奋斗的实践中,结合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需求,回应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深切愿望,解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一系列问题,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本质上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内容上具有不同内容、不同特点的人民理论、群众路线。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看成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最终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革命战争年代(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理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方面,围绕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这个主题,形成了以下基本内容。

一是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解放、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幸福的产物。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入侵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深深的灾难中,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国家和人民进行了殊死奋斗,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要翻身解放,结束苦难的命运,就迫切需要代表历史前进方向、掌握历史规律的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建党初期开始,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奋斗就紧紧围绕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个主题。即使在早期还不成熟的条件下,这个主题、这个目标也一直十分清楚。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查阅民主革命时期所有重要文献,我们会发现各个时期党的纲领、任务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紧紧围绕中国人民根本的利益需要。虽然早期的中国共产党曾经多次受到”“倾机会主义的影响,在革命形势的判断以及方针政策的制定上犯过重大失误,但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个目标上、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上从未含糊、从未偏离。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就是在这样的理念、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是在这样的理念、原则指导下制定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深刻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目标与中国人民关系的准确表达。

二是明确把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作为实现党的任务的重要方略。在中国革命的全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都面临着极为艰难的任务和十分强大的敌人。那么,如何克服这些艰难?如何在党十分弱小时战胜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是历史前进的主导力量这些原理的指导下,鲜明地提出:战胜内外反动派,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紧紧依靠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革命任务的完成、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都要紧紧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为此,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开始,就明确自身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为使中国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强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组成最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通过不断壮大的革命队伍、发挥工农在革命中的主体作用,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三是强调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是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党群关系上的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几次被反动派围剿,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为什么愿意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不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因为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无数共产党人努力为人民服务、与人民保持紧密的联系、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这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明确了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了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位置,不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而且始终把自己看成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努力做人民群众的学生、勤务员,努力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所以才最终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信任、真诚拥护。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针对成为执政党的新情况,中国共产党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变革,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国家的领导者,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这使得其取得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更好条件,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多方便。但是,这一历史地位的转变也使得中国共产党面临历史性的考验,即在执政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有了权力,可以利用国家政权调动物质资源。他们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有可能被权力腐蚀,甚至走上堕落之路。中国共产党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风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郑重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这样的理念下,针对成为执政党的新情况,中国共产党围绕着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形成、践行了如下重要原则。

一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认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这个理念,必须首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和形成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根据这样的理念和原则,从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始,我国逐步建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与此同时,我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索实行基层民主制度,以保障中国人民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权利。

二是引导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穷生活,逐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十分明确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个关系人民利益的最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难探索,形成了带领中国人民奔向幸福美好生活的正确路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认为中国人民要过上富裕幸福的新生活,就必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必须废除几千年来中国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为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社会变革,形成了农民群众集体所有的土地制度,引导广大农民走合作化、集体化道路,并通过对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废除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

三是带领群众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在国家一穷二白、帝国主义外部封锁、苏联背信弃义的艰难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动员组织亿万中国人民坚定地进行热火朝天、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翻身解放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焕发出极大的建设积极性,中国大地到处是火热的劳动和创造。中国人民以勤劳勇敢开创自己的美好生活,在短时间里就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工业、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努力防止干部腐化变质,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艰难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有着深远意义和战略作用的理念和原则。比如,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要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并希望通过对党员干部经常的教育活动整党整风,解决干部队伍中的官僚主义作风问题。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不要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而要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强调坚决反对干部生活待遇特殊化,并发动人民群众进行监督,努力保证党员干部永远保持普通劳动人民的本色,永远做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促发展,把发展确定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进行改革开放的最深刻、最基础原因,就是要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实践进程,实际上就是通过经济体制为主的全面改革使中国人民获得更美好生活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围绕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这个理念,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原则、制度和政策。

一是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执政条件下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代表中国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要求,必须有利于中国人民获得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促发展,把发展确定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制定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都紧紧围绕和服务于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发展成果。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大国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制造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从根本上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正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是执政条件下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选择与实现路径。可以说,这一路线确保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与原则的真正落实。

二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确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人民群众权益和人民主人地位实现的保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一系列制度建设,形成了从根本上保障中国人民权力、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具体包括:健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度,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各方面的基层民主制度(如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医院等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的科学运转、作用发挥,将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使中国人民实现了对国家社会生活的管理、对关系自己生活与权益各方面事务的管理,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与原则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体现。

三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监督体系建设。实现人民利益,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因此,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果断建议在宪法中取消四大的规定,强调要全面加强法治建设,使整个社会生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几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执行机制,保证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这也是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必然要求)。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各方面的监督制度。广大人民群众依靠这些制度监督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监督各级领导机关,监督各方面政策的实施。可以说,监督制度和法治机制成为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把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四是明确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标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始终体现和实现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如何才能使党的全部工作成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践载体,需要明确党在推进伟大事业实践中的标准。对此,邓小平同志做了深刻的、科学的回答: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正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制定、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改革任务,开展各方面工作,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过程成为中国人民利益、愿望、要求不断实现的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原则不断落实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逐步形成。同时,中国共产党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员干部基本都是在执政环境下工作、成长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如何根据新的时代条件,继续坚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秉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要回答的考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实践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实现人民利益、关于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理论体系中的人民理论,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践行宗旨、为人民谋幸福指明了方向。

一是强调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为何而来?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宗旨、目标不能忘记、不能淡化、不能丢掉。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一大旧址,到西柏坡,到延安,到井冈山;强调在新形势下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扛在肩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提出要把这样的活动作为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常规项目,进而使全体党员不忘本来、不忘宗旨、不忘使命,不忘自己是人民勤务员的身份,不忘保持自己作为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本色,坚持不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二是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原则,必须保证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力,因此,要以健全的国家制度予以保证(这不仅是落实人民权力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原则和特征)。中国的国家制度与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的重大区别是:要形成、完善一整套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不断健全完善这些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落实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重要要求和保证。这样的制度体系不仅能够保证人民作为国家主人地位的实现,保证人民权力的实现,也能够保证人民至上理念的落实。

三是强调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马克思的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中国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中国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这个历史伟业,不应把广大人民群众当作被动的客体,而应将其当作这一伟大事业的主体力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一系列方针、政策、方法,保护、支持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励引导人民群众在伟大事业中发挥作用。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将其当作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使得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发展的不平衡,即不同地区不同群众在发展的水平、享受的成果包括收入水平上存在差距;还有一些地方的发展急于求成,出现了资源消耗过多、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些地方片面地、简单地理解发展,即只注重经济发展而轻视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发展(如教育);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使全体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加;必须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保证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小康目标,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一体推进。要通过各方面事业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五是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之后,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扎实的教育活动,使全体党员干部更加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形成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正确权力观。强调党员干部要树立人民至上、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并将其作为党员干部做什么、怎么做的价值引领;强调党员干部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慷国家之慨,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消除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强调党员干部要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的传统,确保为民用权、为民执政、廉洁从政。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史,也是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践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也使中华民族以及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根本性变化。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尽管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目标有所不同,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民理论、群众路线,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理论的中国化成果,这个成果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在今后的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对于中国人民不断追求并实现幸福美好新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选自《人民论坛》20208月下期)


思想建党 理论强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这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和经验的深刻总结,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指明了方向。

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党的旗帜上

  毛泽东同志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共同理想信念组织起来的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要从思想建设做起,从理想信念做起,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党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历史,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的历史。

  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大政治原则,要求从思想上政治上把党的队伍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使党员和红军指战员懂得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处理问题,对政治形势作出科学分析,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古田会议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完成党的政治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开启在全党范围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先河。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党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但当时有些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党通过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实现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空前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坚实思想政治基础。我们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充分证明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对于党的建设、党的事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强调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等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抓好党的理论武装,中央政治局带头集体学习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观和方法论,在全党范围先后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进一步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我们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历史,也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而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告诉我们,脱离中国具体实际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包括与历史实际、时代实际、国情实际相结合,也包括与思想文化传统实际相结合。没有中华文明的哺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扬光大、生机勃勃。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到邓小平同志提出小康社会,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作用。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作为百年大党,我们党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必须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础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进而增强理论自信、坚定战略定力、增长实践本领。毛泽东同志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是否系统地、实际地学会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掌握得好不好、精不精的试金石。当今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进入新时代,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最重要的任务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最根本的是通过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为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和主观的行为准则,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思想上的高度认同和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

   (选自《人民日报》202129


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

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根本秘诀

王京清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一百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探索形成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的宝贵历史资源。

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筑牢党的建设的灵魂根基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毫不动摇讲政治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192912月,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上就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大政治原则,要求从思想上政治上把党的队伍组织起来、武装起来。随着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内容与形式都与时俱进地不断扩展和丰富,但讲政治始终是不变的主题。正是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抓实。只有抓住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政治指南针的作用,才能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

二是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当前,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伟大革命,同样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

紧紧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入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的治党之策、强党之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面对各种风险和考验,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领导水平、党的建设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党才能不断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是坚持协调推进,不断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自古田会议中国共产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基本原则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党的建设框架。一百年来,党的建设经历了三大建设、四大建设、“5+1”格局、“5+2”格局的变化,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每前进一步,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就相应跟上一步。

保证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只有党的领导水平、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才能面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四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永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我们党来源于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不可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成就。以人民为中心,是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新时代表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既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根本宗旨的现实体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宗旨观的与时俱进和继承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动力、实践遵循和精神力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我们党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于人民之中,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不懈奋斗,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信赖,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五是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党更加自觉地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一方面,科学判断并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在逐步实现两大转变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党的建设实践不断发展,一些党建基本概念和表述、基本内容和方式方法、重要的理论原则也随之变化,这充分反映了党建创新的活力。尽管党的建设内容、形式、原则、方针等都在调整、创新,但贯穿其中的精神内核始终没变。

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加强党的建设,只有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才能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六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我们党走过百年,既有凯歌高奏的辉煌,也有锥心难忘的艰辛。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首先要从割除党内腐败毒瘤做起。1931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伊始,就设立了工农检查部,开展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自党的十三大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它视为自身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党内存在的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等问题,提出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并以大魄力、大智慧、大手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谱写了党的建设新篇章。全面从严治党凸显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格局,是我们党更加成熟的标志,也是避免其亡也忽焉的关键。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时时事事处处严格遵守党纪党规,才能纯洁党的队伍,保证党的先进性,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真正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七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组织原则,并用于指导党的全部活动。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就已经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1927年,毛泽东同志就针对红四军内存在的极端民主化思想,指出: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对民主集中制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党的八大党章沿用七大党章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定义,把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改为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党的十二大表述为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之后修改的党章都重申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坚持民主集中制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坚持民主集中制提供了根本遵循。

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对民主集中制的创造性运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保证。两个维护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做到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宝贵基因和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表明,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个最大制度优势,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15